男子吃河豚中毒,医生提醒河豚虽美味,食用



春季,河豚鲜嫩、肥美,正可谓“一朝食得河豚肉,终身不念天下鱼”。然而,河豚虽味美,却要正确吃、小心吃。近日,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王先生,自述自己饭后唇舌麻木,手脚也发麻,无法行走,伴有头晕、胸闷等症状。经医生追问得知,患者入院前数小时与朋友一起吃了自己煮的河豚,随后就出现了这些症状,他自己也考虑到可能是食用河豚中毒了,怕出意外,医院急诊就诊。医生获得相关信息后,结合辅助检查,考虑河豚中毒,立即予以洗胃、水化等治疗,随后收入监护室密切观察,所幸经及时治疗后,王先生转危为安,目前已出院随访。根据王先生提供的信息,当天他与两位朋友一起吃了人工养殖,俗称为“小巴鱼”的河豚。两位朋友只吃了部分鱼肉,饭后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而王先生自己不仅吃了鱼肉,还吃了鱼的肝脏,最后出现了四肢麻木、胸闷等表现。河豚食之有毒是因为体内含有一种有毒物质,称为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肝脏和卵巢中,河豚的肌肉、血液中也含有少量毒素。且河豚体内毒素随季节变化有所差异,春季毒性最强。在我国,河豚有30多种,常见的有红鳍东方、暗纹东方等。目前人工养殖的河豚,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河豚鱼,称为“小巴鱼”,就是王先生和朋友所进食的品种。为什么吃了人工养殖的河豚,也会出现中毒的表现?医生介绍,人工养殖的河豚,由于食物链改变,其毒性会减弱,比野生的低几十倍,属于低毒。但其鱼卵、肝脏毒性仍较强,因此食用养殖的河豚尤其食用了其内脏仍有中毒的风险。如果当时王先生食用的是野生河豚,后果不堪设想。河豚毒素目前无特效解毒药,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进食河豚后出现不适,需立即进行催吐自救,医院就诊。医院应详细告知医生河豚进食史,以便医生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医生提醒,如果依旧想享用美味的河豚,不仅要选择有资质的餐饮企业,还要切记不要进食卵巢及肝脏。作者:李晨琰袁野文:李晨琰袁野图:文汇报资料照片编辑:吴金娇责任编辑:樊丽萍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ys/16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