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试毒真的管用吗真实的古人如何防止中毒
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b4a5e5/
中,西奇妹写了雍正帝“主动服毒”(服食丹药),这一篇科普就来说说古人的“银针试毒”究竟是什么原理?真实的古人又是如何防止中毒的?
总有刁民想害朕:
每每看到电视剧中的后宫女子们,头上都簪个银发簪,在皇帝们开吃前必先大喝一声——且慢!请让臣妾试毒!随后一顿操作猛于虎,银针果然发黑,皇帝拿下恶人。
小妹对于这样的桥段,只想叹气。为什么呢?
其实古人的“非正常死亡”手段非常有限,比如用刑、服毒。
单就与今日主题相关的服毒来说,粗粗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毒的植物,比如:乌头、钩吻、见血封喉、断肠草等。第二类是有毒的动物,比如:毒蛇、蜘蛛、蝎子、毒蜂等。第三类是有毒的矿物,比如:铅丹、砒霜、水银等。
其中动植物毒吃是不太吃得死的,吃完基本就是上吐下泻,只不过严重的时候肝肿尿血可能也得病上个一年半载才能转好。但国人一向谨慎,“吃东西中毒”这个观念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著名美食家”林语堂先生总结中国人对于活物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它是不是有毒?
那么,古人又为何笃定使用银针就能试出毒物来?
其实啊,在古代用毒手段中,必死的,且我们听得最多的莫过于砒霜了,比如光绪皇帝就是死于砒霜中毒,雍正服食丹药也是死于砒霜中毒。砒霜,在古代也叫“鹤顶红”,说白了,它就是一种三氧化二坤聚合物,它的形态是白色粉末。但是!小妹划重点来了:古代的提纯技术你们也是懂的,驾驭化学超车失败的“砒霜”君,在古代呈现为一种红色粉末,因为与丹顶鹤头顶的颜色相同,故也被古人称为“鹤顶红”。(丹顶鹤:我真的没毒,我太难了!)
而那些在提炼过程中跑进去诬陷丹顶鹤的红色杂质,其实是硫或硫化物,而硫或硫化物遇见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银针变黑”了。换句话说,将银针插入任何含有硫化物的物质中,它都会发黑,比如——蛋黄。又比如你长期佩戴银饰,银饰表面会发黑。那么,你和蛋黄有毒?显然不。所以所谓银针试毒,只是测试物质中是否含有提炼砒霜时含有的杂质硫。如果换成了现代的高纯度砒霜,即使插入根银针都不会变黑。所以银针试毒在古代可行,但很有局限性。
皇帝如何防止中毒:
既然银针试毒并不靠谱,那么古代的皇帝们到底是如何防止中毒的呢?除了严格的法律规定(责任到人),制度规定(不食超期食品),还有一个比银针试毒灵验倍的方法——专人试毒。皇帝在吃之前,先由身边的试毒人吃一口,没问题后,皇帝再开吃。
古代各朝一般都会设置一个专门机构,类似清代的“内务府”,来负责打理皇帝的吃喝用度。而这个机构,在唐代被称为“尚食局”。西奇妹多年前去华清池参观时,在皇帝的星辰汤以西15米处,见一池子名曰“尚食汤”,这是唐玄宗李隆基为服侍他的尚食局官员所设的“澡堂子”,可想而知尚食局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一般来说,尚食局编制有12人,其中有正五品的“尚食”两人,这两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皇帝“试毒”(凡进食,先尝之)。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ys/15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照片一战伊普尔战役真实景象投入12万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