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生食鱼胆险丧命民间偏方不可信



03:12

近日,医院肾内科陆续收治了数名因食用生鱼胆后出现少尿、无尿、皮肤黄染、腹痛的患者,诊断为鱼胆中毒,并导致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才转危为安。民间流传鱼胆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不少人趋之若鹜,生食鱼胆。那么,鱼胆到底能不能食用呢?

鱼胆即鱼的胆囊,主要用于容纳肝胰脏分泌的胆汁。鱼胆中含有巨毒的胆汁毒素,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氢氰酸,其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这些毒素不易被加热或酒精破坏,不论是生吞、煮熟或泡酒,都会引起中毒,是绝对不能服用的,市民切勿盲目相信民间偏方,以免伤及性命。

鱼胆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鱼胆中毒后,初期可出现强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上腹痛或脐周痛明显,为绞痛或隐痛,患者还可有腹胀气、肠麻痹、肠鸣音消失、麻痹性肠梗阻或应激性溃疡等发生。

食用鱼胆后1~4天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腰痛;2~3天可出现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腹水,严重者进展为肝昏迷、急性肝衰竭。

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烦躁不安、四肢麻木、神志模糊、谵语、抽搐癫痫、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动过速或过缓、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症状。

鱼胆中毒后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鱼胆进入胃肠道后首先到达肝脏,由肾脏排出,在肾脏浓度最高,可引起肝、肾功能的严重损害。中毒后如抢救不及时,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少尿型急性肾衰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鱼胆中毒后该如何治疗?

鱼胆中毒后要立即催吐。鱼胆中的毒性物质吸收较慢,服用72小时内均要洗胃。洗胃后可给予植物油、牛奶、生鸡蛋水等保护胃黏膜;有腹泻症状者,可给予活性炭加硫酸镁导泻。同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控制抽搐,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对于已经出现急性肾衰无尿的患者,及早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

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黄映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ys/1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