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一名中毒者仍在接受治疗



”46岁的付女士在病房里叹气,身边年轻的女儿正在给她梳头

黄粉末牛肝菌(俗名:黄蘑菇)

社会上流行的下列说法均存在认识误区,不能有效避免毒蘑菇中毒:

网孢海氏牛肝菌(俗名:红牛杆菌、见手青)

五、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不过昨晚南都记者从市人民医院得到最新消息:包括王师傅在内的四人情况已经出现好转,“他们的问题主要是肝中毒比较严重,目前已经得到控制”该院急诊科相关负责人透露

贴士

而在去年初,南都记者就报道过类似的事件:光明新区一对外来务工夫妇在攀爬梧桐山时采摘野蘑菇,回家食用后中毒,次日病发,住院一周后陆续不治身亡

周女士是四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年28岁,她喝了三碗付女士喝了两碗半,37岁的司机王师傅因为正值壮年,被“特别照顾疑似食物中毒”给了大碗喝汤,他连喝两碗

王师傅等人采摘白毒伞回家煮食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2天前在同样的地点已经有人给他们作出过“示范”:3月12日,深圳市民罗某父子三人一同前往宝安区凤凰山自采野生蘑菇,食用后中毒送医,目前两名孩子1人死亡1人仍然病危

根据手机中拍摄的蘑菇照片,医生告诉他们四人:食用了危险的有毒植物“白毒伞”,随后四人被转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继续治疗观察最早发作的王师傅亦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至今仍在市人民医院ic u治疗观察前日下午,王师傅刚刚做完第一次血液透析,费用超过1.5万元,“医生说明天要继续做透析,可能要做9-10次,这样至少也要花费20万”王师傅的妻子首女士面对巨额医疗费一筹莫展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获得的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广州及周边的东莞、深圳等地区已发生近80起毒蘑菇事件,中毒人数达300人,其中43人死亡而致命白毒伞的致死率最高,在上述死亡的43人中,95%为误食了致命白毒伞

白毒伞 资料图片

李泰辉教授此前曾提醒,回南天以后到4月都是毒蘑菇的生长旺盛期,特别是有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容易生长毒蘑菇而有毒与无毒之间的蘑菇有些非常相似,难以辨别“比如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就与市面上的平菇颜色一样,只是形状稍有不同,一般老百姓很难区分”

大蒜辨毒无科学依据

二、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中毒如何急救

“看着白嫩水嫩的,挺招人喜欢”,46岁的付女士回忆说她是公司食堂做饭的阿姨,当天下午公司休息,自己食物中毒处理方法和公司的司机王师傅、两名女同事干女士和周女士四人去凤凰山玩,在路过一条山野间踩出来的小路时,他们遇到了这些蘑菇

最幸运的是38岁的干女士,大家回忆说,不知为何,她并没有对野蘑菇汤表现出太多兴趣,看着大家喝,她象征性地喝了半碗

两天前父子三人被毒倒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李晓敏 米燕 刘有志

广东著名的毒蘑菇专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心主任李泰辉去年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表示,这些民间流传的辨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发生毒蘑菇轻微中毒症状也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因为消化道出现的症状可能很短暂,并在1- 2小时后能得以缓解,但内脏损害和溶血反应可在6小幼儿食物中毒食疗时或更长时间后发生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诊断治疗

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我们年纪大了,又不会上网,没看到新闻,也不知道毒蘑菇是长什么样事情发生这几天,她每天没胃口吃不下饭,每天拉肚子无数次,只能喝白粥度日

一名中毒者仍在接受治疗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经历多日潮湿天气后的深圳终于迎来春暖花开,剧毒的种子却早已在山野草丛间滋生长成白毒伞,一种外表白嫩肥美的野生蘑菇,却是广东人闻之丧胆的冷面杀手,去年以来已经夺走许多人的生命,进入三月以来深圳已经有7人因误食白毒伞而入院治疗

事实上,广深两地媒体已经多次报道过深圳、东莞和广州三地的“白毒伞”中毒事件,几乎每年都有死亡悲剧发生但媒体频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繁的报道提醒,依然未能阻止事件发生

14日下午,在石岩一家人力派遣公司上班的付女士等4名同事去福永凤凰山爬山,途中采了一小袋“白色的蘑菇”

一、催吐立刻饮用大量的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采取催吐措施,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

叶状耳盘菌(暗皮皿菌,毒木耳)

常见毒蘑菇

针对近日发生的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昨日,,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不要在流动摊贩处购买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同时尽快到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赭鹿花菌(俗名:赭马鞍菌)

卫生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度全国食用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死亡人数共112人,占全部食物中毒死亡人数(184人)的61%,其中半数以上是误食毒蘑菇致死;而对中毒患者的调节日期间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查表明,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在采食蘑菇时受到了这些辨别方法的误导

四人被毒蘑菇毒倒

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市食药局发一号风险

淡红毒鹅膏(俗名:白毒伞)

事实上,他们在煮食野蘑菇之前,也曾有过担忧,有人提议用大蒜一起煮可以鉴别是否有毒“记得乡下都说如果大蒜变黑了,就是有毒”付女士回忆,当时煮了汤后依然清澈,大家就放心地喝了个精光

三、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几个人采摘了一小袋,大约半斤左右,傍晚回到公司饭堂后烧汤喝了当晚大家玩得比较开心,炒了几个菜,四个人顺便把这道“野蘑菇”做成的汤喝了个精光

当晚大家都没有任何症状,也没人想到会有异常,食物中毒 发热但噩运从第二天早上开始陆续降临:王师傅早上六点多开始上吐下泻,头晕难支,去医院检查另外三名女同事,发作时间稍晚,两名喝得较多的女士上午八九点钟开始出现症状,而另一位喝最少的干女士,则一直到下午才出现症状

辨毒蘑菇误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zl/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