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晚会集体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如何
导读:食品安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又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如今,食品种类的日益增多,丰富了人们的消费体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点点刺痛着我们的神经,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细菌性食物中毒
8月21日,福建福鼎市通报了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截至当天13时,已收治81名患者,目前已有22人离院回家。据了解,此次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源于20日晚盈浩工艺制品工厂暑期工欢送晚会,晚会有用餐环节。21日凌晨2时20分左右,有部分员工因感身体不适,医院接受治疗。 对大多数人来说,食源性疾病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凡是通过摄入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简单来说,食源性疾病就是吃出来的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其中,食物中毒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炎热季节,主要因食物在制作、储存、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被细菌污染所引起的。 生熟交叉污染 生的肉、水产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带着各种各样的致病菌,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会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经过加热,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患病操作人员带菌污染 一旦操作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或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如果患病的操作人员仍在继续接触食品,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食物未烧熟煮透 生的食物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确保食用安全。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 细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食物中毒,而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细菌在低于5℃的温度下,基本停止了生长繁殖;在高于65℃的温度下,也基本无法存活。 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 盛放熟食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那么,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如何检验的呢?在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时,样品采集是关键。同时,检验程序不能省略,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到活菌数测定,到选择适当的增菌和鉴别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到生化鉴定,到血清学鉴定,最好毒素测定,一步都不能省略。其中,筛选可采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而鉴定则可采用API细菌鉴定系统和基因指纹鉴定系统等。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外出不便洗手时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餐具要卫生,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饭后将餐具洗干净存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内或纱布袋内。 饮食要卫生,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类的食物一定要洗净皮。不要吃隔夜变味的饭菜。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剩饭菜食用前一定要热透。 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食的刀和案板一定不能再切熟食,摸过生肉的手一定要冼净再去拿熟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对不熟悉的野生动物不要随意采捕食用,海蜇等产品宜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保存,食用前应冲洗干净。扁豆一定要焖熟后食用。 服用药品时一定要遵照医嘱服用,千万注意不要超剂量服用,以免造成药物中毒。药物同时服用要遵医嘱,避免混合产生副作用。敌敌畏杀虫剂和灭鼠药等不能与食物放在一起。 夏秋季细菌容易繁殖,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且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呈暴发或集体发病,一旦发生牵连甚广。要远离食物中毒,安全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不可少,消费者要学会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从根本上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过来了就加个鎬庝箞娌荤枟鐨偆鐧界櫆椋?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鍝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zl/2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普狗狗禁忌食物中毒会有什么症状
- 下一篇文章: 要闻速递景谷举办农村食物中毒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