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考点必背预防医学43个考点



预防医学背诵要点:43个考点

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2.三级预防策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preventionstrategiesatthreelevels)。(1)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它既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也包括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primordialprevention)。(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做到疫情早报告及患者早隔离,即“五早”。(3)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3.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为概率,常用P表示。P值范围在0和1之间,P≤0.05或P≤0.01的随机事件,通常称作小概率事件。

4.医学统计工作基本步骤有四:设计、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这四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科研设计最重要。

5.平均数(average)是一类用于描述数值变量资料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的指标。常用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与中位数。(1)算术平均数简称均数,它是一组变量值之和除以变量值个数所得的商。总体均数用希腊字母μ(读作mu)表示,样本均数用表示。其适用条件是资料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2)中位数与百分位数中位数(M)是把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置居中的变量值(n为奇数)或位置居中的两个变量值的均值(n为偶数)。中位数是一个位次上的平均指标,以中位数为界.将观察值分为左右两半。其适用情况有:①当资料呈明显的偏态分布;②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如大于或小于某数值);③资料的分布情况不清楚,在这些情况下多选用中位数。例如,某些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人体的某些特殊测定指标(如发汞、尿铅等),其集中趋势多用中位数来表示。

6.均数的抽样误差: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观察单位数相等的样本,由于抽样引起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及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作均数的抽样误差,其大小可用均数的标准差描述,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抽样误差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标准误越大,均数的抽样误差就越大,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越大()。

7.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rate,morbidity)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是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曾患某病的人)、有效接种疫苗者,不能算作暴露人口。(2)罹患率(attack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3)患病率(prevalencerate)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的分子包括调查期间被观察人群中所有的病例,分母为被观察人群的总人口数或该人群的平均人口数。(4)存活率(survivalrate)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效果指数。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为保护率。

8.疾病流行强度:流行(epidemic)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大流行(pandemic)是指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

9.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1)地区分布无论哪种疾病的发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地域上的差异,疾病这种地区分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致病因子分布的差别,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一般可根据资料的性质按照国家间、国家内不同地区以及城乡等地理区域分布特征来分析。(2)时间分布疾病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间疾病分布的不同,不仅反映了致病因素的动态变化,也反映了人群特征的变化。(3)人群分布人群分布的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民族、行为、收入等。研究疾病人群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

10.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随机订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称为系统抽样。

11.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目的都是检验病因假设,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

12.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比值比(oddsratio,OR,也称比数比、优势比或交叉乘积比)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

13.队列研究概念:队列研究(cohortstudy)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又称为定群研究。

14.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队列研究中,最受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白癜风早期症状能彻底治愈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ys/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