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進入高發期要警惕食物中毒
市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剩的菜肴要及時放進冰箱冷藏,並且時間最好不超過24小時。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當前已進入夏季食源性疾病高發期。近期,清遠市各醫院門診陸續接診了不少這類患者。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適合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很容易腐敗。加之蒼蠅叮咬,污染食物,一旦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疾病。醫生表示,食品安全關乎人體健康,日常預防重于治療,市民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冰箱冷藏菜肴,時間最好不超過24小時。
夏季如何預防病從口入?
夏季食物容易腐敗和黴變,易引發食物中毒。要預防食物中毒,請注意以下幾點:
1.食品新鮮安全很重要
在選購食品時,一定要保證食品的新鮮、安全和衛生,定型包裝的食品一定要仔細查驗是否在保質期內。
2.儘快吃掉做熟的食品
夏季在室溫下保存食品不宜超過4小時。嬰幼兒的食品一定要現吃現做。進餐後將剩下的食物放入冰箱貯存,隔夜的綠葉蔬菜就不要再食用。
3.海鮮貨要煮透
吃海鮮,要煮熟、炒熟或炸透後再吃,用開水焯、用醋拌等加工方法都是不安全的。
4.徹底清洗和加熱食品
對於蔬菜,要多浸泡、清洗;而肉類食品要徹底加熱。
5.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保持廚房的清潔衛生,在加工食品前要將雙手洗淨,飯前便後要洗手。
6.吃冷飲莫貪多
不能無節制地吃冷飲,這樣會造成胃中正常菌群的紊亂,降低局部抵抗力,容易發生腹瀉。
細菌蟲害和農藥殘留
都是食物中毒源頭
據瞭解,常見食物中毒的類型有細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動物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在所有食物中毒事件中,細菌性食物中毒最多。
夏季食物中毒有其特點,一是發作時間短:食物中毒發作時間長短和食物種類有關,短的發生在進食後的十幾分鐘;二是有相似的疾病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甚至出現暈厥和呼吸受到抑制;三是具有暴發性:食物中毒往往發作時間比較短,並且吃同樣食物的人群容易一起中毒。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氣溫:夏季氣溫高且濕度大,給細菌大量繁殖提供了條件。細菌以食物為媒介進入人體,引起人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常見細菌種類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等。二是蟲害:夏季是昆蟲類動物大量繁殖的季節,蒼蠅、蚊子、蟑螂停留在食物上,帶來細菌和病毒,人食用這些食物對健康不利。三是農藥殘留:夏季是蔬果大量上市的季節,也是蟲害較多的季節,農藥使用量自然大,易造成農藥殘留。四是食物毒素:食物本身也帶有毒素,如沒煮熟的四季豆、豆漿、發芽的土豆、沒長紅的番茄等,同樣是食物中毒的源頭。
保健要點如何應對食物中毒呢?
1、催吐:進食後的1至2小時內,食物還在胃腸道中,可以用催吐的方法,減少體內毒素的含量。
2、喝水:食物中毒後出現上吐下瀉,人體容易失水和電解質失衡,通過飲用淡鹽水或糖水補充水分,同時促進問題食物的排出。如果是重金屬類引起的中毒,還可以喝牛奶。
3、促排泄:當問題食物已進入腸道,嘔吐不能起太大作用時,可通過服用瀉藥以縮短問題食物在體內的停留時間。
4、儘快就醫:當食物中毒症狀非常強烈,甚至出現抽搐和暈厥現象,必須及時就醫。
冰箱冷藏菜肴
時間最好不超過24小時
近日,很少患病的劉阿姨去醫院看病,是因為吃了冰箱裡的剩飯和涼菜,隨後出現急性腹瀉、全身乏力、陣發性腹痛,在家自服藥物後沒緩解才來就診,被醫生診斷為感染性腸炎。
很多人習慣在冰箱裡長期儲存食物,又不定期清潔冰箱。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時間過久,部分細菌會在濕冷環境中滋生,食用時,細菌就會入侵胃腸引發急性胃腸病。冰箱冷藏菜肴,時間最好不超過24小時,取出食用時一定要加熱、煮透。將涼拌菜放入冰箱再拿出來吃,這種食用方式不科學,不利健康。
夏季腹瀉多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目前已知病原體有數十種之多,如引起細菌性痢疾的志賀氏菌,引起胃腸型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引起霍亂的霍亂弧菌,還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等。
以上這些細菌廣泛存在於各種家禽的腸道、內臟和肌肉以及各種海產品中,患者或帶菌者的腸道排泄物中也有。日常膳食中的肉類、蛋類、乳類、水海產品等,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而人們在食用時若未能煮熟、蒸透,加上人若受涼、過度疲勞、營養不良、暴飲暴食或患其他慢性疾病,更易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保健要點怎樣預防腹瀉這類疾病呢?
1、注意飲用水衛生。飲用水煮沸後使用,可殺滅致病微生物。
2、講究食品衛生。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
3、注意手的衛生。飯前、便後手要洗淨。
4、清潔環境,滅蠅、滅蟑。
5、儘量減少與腹瀉病人的接觸,特別是不要共用餐具吃、喝。
一旦家中出現腹瀉、嘔吐病人,要及時就醫。發生腹瀉後,要迅速補充糖鹽水,人體一旦脫水,可能引發腎功能衰竭,重者可導致死亡。
結腸息肉可能癌變
腸鏡檢查是最佳診斷方法
60多歲的李大伯近來痔瘡出血,在家用藥治療病情無好轉,來醫院診治。追問病史,醫生發現他10餘年前曾發現乙狀結腸腺瘤性息肉,未做治療,建議其進行腸鏡檢查,發現其結腸腺瘤性息肉已癌變,進一步檢查發現已有肝肺轉移,失去最佳治療機會。
結腸息肉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好發於直腸及乙狀結腸,也可廣泛分佈於全部結腸。結腸腺瘤是大腸的良性腫瘤。
結腸息肉的發生原因很多,可能與腸道感染、生活習慣及遺傳因素有關,尤其父母有結腸腫瘤,子女應警惕。腸鏡檢查是目前結腸息肉診斷的最佳方法,腸鏡結合病理檢查,可區分結腸息肉的性質,也是內鏡治療或手術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
結腸息肉症狀可表現為間斷性便血或黏液鮮血,可有便秘或便次增多等大便習慣改變,息肉位置靠近肛門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少數患者可有腹部不適,隱痛或腹痛症狀。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無症狀,特別需要警惕。
結腸息肉的癌變率與息肉的組織類型、大小有關。通常來說,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較高,腺瘤大於2cm,癌變率就大於50%。一般認為,息肉體積較大,息肉呈多發性,息肉形態扁平,或者呈現分葉狀的息肉,癌變可能性較大。若能早期防治結腸息肉,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保健要點怎樣治療結腸息肉?
目前治療結腸息肉的方法很多,直徑小於2cm的廣基息肉(息肉底部比較大,沒有明顯的蒂)等部分患者,可進行內鏡下圈套摘除、活檢鉗鉗除、高頻電凝凝除及切除。對直徑大於2cm的廣基息肉,可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息肉大,估計內鏡難以切除,或者息肉有癌變表現,可以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預防重於治療,注意飲食習慣,多鍛煉身體,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有助於預防結腸息肉。如果發現結腸息肉,患者要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北京最好白癜风知名医院怎样治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cs/4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曲沃高显镇夫妻俩意外食物中毒,咋回事
- 下一篇文章: 温州进入烧烤模式,温小卫教你如何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