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常见食物中毒问题,老师们要知道
幼儿食品安全需要高度重视
前段时间,“吉林春芽幼儿园集体中毒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再次将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推上热点。对于此次事件,具体内情也是九曲十八弯,虽然官方公布了最终结果,但还是有人持质疑态度。不过,通过这个事件,也提醒了幼儿园,幼儿的食品安全可是保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时正值初春,气温升高,湿度大,很容易滋生各种致病微生物,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为预防幼儿园食品中毒,今天星猫就给大家整理一些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注意点,身为幼儿园老师或从业者,一定要重视起来!
食物性中毒
食物被致病性细菌或毒素污染,然后被人给食用导致中毒。
临床主要特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潜伏期由数小时到一昼夜,平均十几个小时,以进入人体的菌量多少而定,大部分有发热。我国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以沙门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为主。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食品在食用前不经加热和加热不彻底;或已熟食品又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食品有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或其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物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物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到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3、清洗和消毒
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4、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人们食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导致中毒
大多数引起食物中毒的化学物质具有在体内溶解度高,易被胃肠道或口腔黏膜吸收的特点。
可能污染食品的有害化学物质金属及其化合物,如砷、铅、汞等化合物;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氯、砷制剂等;兽药,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工业用有毒物质,如甲醇、甲醛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征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快、潜伏期短、病死率高。
预防措施1、严禁将有害化学物与食品一处放置。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再进行烹饪操作。
3、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4、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C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5、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当发生食物中毒时,
怎么办?
当班上有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时,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
1、应急措施: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有些有毒物质遇到白开水时,有可能发生反应,将原本的毒性变得更强,此法慎用。)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2、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把疑似食医院。
3、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并保护好现场。
(1)保护好现场严防破坏,要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标封存。
(2)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取证。
(3)分析原因,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撑起师生健康"保护伞"。
(本文整合自网络资源)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zd/9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调节内分泌多吃有色食物
- 下一篇文章: 225企业规章惩处制度员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