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家四口吃了这个东西全部中毒为了家



昨天上午,家住穹窿山景区的老陆一家四口因为食物中毒,医院。而罪魁祸首竟然是他们自己去穹窿山上采摘的一碗毒蘑菇。病情最严重的是70岁的老陆,甚至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家人被毒倒全怪野蘑菇

陆老伯今年70岁,全家居住在穹窿山脚下,他说,其实早在前天早上,他们全家已经出现了不适症状,医院挂过水,误以为挂水后便没事,不料才回到家,病情复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看到儿子、儿媳和老伴也跟着自己受罪,陆老伯表示,这全怪他们从山上采摘下来的野蘑菇。7月6日晚上,全家人用采来的蘑菇做了道菜,不料晚饭过后到第二天早上,一家四口均出现不同程度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症状,眼睛看东西也不是那么清楚了,医院就诊。当天挂完水回家后,到昨天上午一家人再次出现此类症状,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经诊断,其中陆老伯症状最严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与此同时,医院不久前也收治了类似的患者。急诊室常医生介绍说,出现此类症状的是一名从西北来苏打工的小伙子,年龄在20岁左右,一个人在寝室食用了从野外采摘的蘑菇后,出现不适,不得不拨打电话向同事求救,随医院。

医生释疑

误食毒蘑菇最短5分钟毒发

毒蘑菇的危害有多大?医院消化内科专家金建荣说,食用毒蘑菇后,中毒发病的潜伏期较短,最短5分钟,最长为36小时,平均7小时,加上发病时多以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如果患者不把食用过毒蘑菇的信息提供给医生,一般极易误诊为胃肠炎和一般的食物中毒。

金建荣提醒说,有的患者发病后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进入“假愈期”,以为已经康复可以回家,不过症状仍很可能会在患者身上重现,当再次来院就诊时,往往病情会难以控制。所以,对中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稍有粗心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要对患者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内脏损害的表现,一般需住院观察一周以上。

(草丛中的野蘑菇)

传统上对野蘑菇存三大误区

“千万要提醒大家,不要心存侥幸,不要随便采食野蘑菇。”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潘复生介绍说。   

潘复生介绍,在不少市民的传统观念中,对采食野蘑菇还存在三大误区。

①首先是误认为野蘑菇营养价值更高,有的家长还特地寻找野蘑菇供家中孩子食用,一来不确定蘑菇是否有毒,二来一旦有毒,孩子抵抗力差,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②其次是认为蘑菇中颜色亮丽、鲜艳的才有毒,而事实上很多毒蘑菇“长相平平”,有的看上去与普通蘑菇类似,却带有剧毒;

③还有就是靠自身经验,认为以往食用过类似的野蘑菇,这次看到样子差不多的也采回去吃,却不知道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不少蘑菇样子极为相似,很难一下子区分,加上各地环境、气候不同,有的蘑菇即便种类相同,到了不同的环境中,也可能因受到污染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

误食了毒蘑菇肿么办?

吃完菌类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出现幻视、幻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就医,可自行催吐,如喝温开水或盐水,要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如果中毒者已神志不清,又出现呕吐反应,则应让中毒者平躺,让其的头朝后仰向一边,以便于呕吐物从嘴角流出,防止窒息死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喝酒。因为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其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从而引起中毒。而且,酒还会削弱肝脏的解毒能力,有的野生菌有微量毒素,喝酒后,可能导致进入体内的毒素加倍。

连日雨天过后,苏州街头的野蘑菇也并不少见,而成片的野蘑菇遭采摘。在此告诫大家一声,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贪图小利,以免得不偿失!

文自《姑苏晚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盖白霖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zd/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