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过敏吗6大易过敏食物,妈妈必知



宝宝为什么会食物过敏

由于宝宝岁数较小,胃肠道的免疫系统和非免疫系统都发育得不够成熟,胃内分泌的胃酸和肠道内的蛋白水解酶赶不上成年人的水平,并且肠道内绒毛膜的屏障保护作用也较差,除母乳蛋白外,免疫系统会把一分子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当成异种蛋白,这些蛋白质通常分子量比较大,容易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作出过强的反应,引起腹痛、腹泻和婴儿湿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敏反应。

1易过敏食物:牛奶或奶粉

过敏原因:主要是由于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质,即牛奶里的大分子蛋白引起过敏。

预防措施:

?纯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早期过敏预防措施。宝宝出生后尽早吸吮妈妈第一口母乳,因为母乳的主要成分免疫球蛋白对过敏有制约作用,包含的其他抗体也能很好的减少过敏出现,所以妈妈们要坚持母乳喂养。

?如果妈妈产后几天没有母乳,最好用低敏奶粉(部分水解蛋白)替代普通奶粉,从而减少宝宝过敏的风险。

?在母乳期间,妈妈要对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口。

2易过敏食物:鸡蛋

过敏原因:蛋清中含有一种能使宝宝过敏的物质——卵清蛋白。因为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而鸡蛋清中卵清蛋白分子较小,有时会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使婴儿机体产生过敏症状,特别是首次吃鸡蛋的宝宝。另外,如果宝宝的第一口辅食添加的是蛋黄的话,也容易出现过敏。食物经过胃肠黏膜变脆弱,消化过程当中有可能对其中的蛋白成分或者其他成分产生过敏。

预防措施:

?不足半岁的宝宝不宜食用蛋清和蛋黄,10个月月龄后的宝宝开始尝试添加蛋黄。

?1岁以后再尝试吃全蛋且每天不要超过一个。

?不吃没有煮熟的蛋,防止摄入未经变性的大分子蛋白质。

3易过敏食物:菠萝

过敏原因:由于菠萝内含有消化蛋白质作用的菠萝蛋白酶,这种酶可使宝宝胃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使胃肠内大分子异体蛋白质直接渗入血流,容易导致宝宝过敏。

预防措施:2岁以内不要直接吃。如添加可将其煮着吃,或用水焯后做配菜加入宝宝其他食物中,也可把切成片或块的菠萝放在盐水(一般烧菜的咸度)里浸泡30分钟左右,再用凉开水浸洗去咸味等方法都可以达到脱敏的效果。

4易过敏食物:海鲜

过敏原因:来自海洋的鱼、虾、蟹、贝壳类等动物性食物,含有相当多的蛋白质,营养丰富,但海鲜不易保存、容易腐败变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分解新鲜海鲜中的组织胺,但海鲜变质后组织胺会迅速大量增生,当这些不新鲜的海鲜被宝宝吃下肚,过多组织胺还来不及分解就被吸收,很容易引发过敏。

预防措施:建议妈妈不要过早给宝宝吃虾蟹这类高危致敏海鲜,最好在1岁半以后逐渐添加,原则是要少量单项,确认宝宝不过敏后,再增加分量或添加种类。

5易过敏食物:芒果

过敏原因:芒果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果酸、氨基酸等刺激类物质,而这些物质易能引起过敏;特别是不完全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对皮肤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

预防措施:吃芒果时,最好将果肉切成小片,直接送入口中。避免芒果汁直接接触到面部皮肤,降低过敏的概率。吃完芒果后,应让宝宝喝水漱口、洗脸,以减少果汁残留。

6易过敏食物:花生

过敏原因:花生是食物过敏中导致死亡最高的一种。当非身体的“异物”闯入的时候,人体的免疫机制就会做出反应来“消灭”入侵者。花生过敏是因为过敏体质的人身体对花生的“入侵”反应太过激烈。

预防措施:

?最好等到1岁半以后再给宝宝吃花生,吃之前一定要切碎,避免宝宝吃整个坚硬的花生而卡到喉咙。

?不吃含有花生的食品。如:花生奶油、花生酱、花生油、花生糖、酥皮花生等。其次,留意食品的成分标签,混合果仁、早餐麦片、谷物棒、面包、蛋糕、曲奇、蛋卷中都有可能含有花生的成分。

3点帮助宝宝平安度过辅食添加期

过敏是不断变化的,宝宝对某类食物过敏并不代表一直会对这个东西过敏,和自身抵抗力与体质都有关系。

要点1:添加量由少到多

为宝宝添加固体食物时,量要少,品种以单项为宜,观察没有过敏反应后再多喂或加入新的辅食。切忌多种新食物同时添加。

要点2:品种由单一到复杂

添加食物采用渐进的方式,一种一种的加,这样一旦宝宝出现了过敏反应,家长就可以找到过敏源。如以前对牛奶过敏,适应后建议先只喝牛奶,一段时间内不要喝巧克力味、草莓味等调味奶。

要点3:选材从营养价值高的开始

妈妈们在添加辅食时选材要精细,选择营养价值高、过敏反应程度低的食物。

作者:李红璞高级营养师

孩子罗圈腿、鸡胸、长得慢!都是因为......

前几天,家宝一岁体检排队时,发现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鸡胸、罗圈腿、O型腿、X型腿等。边上的爸妈一个个都冷汗直冒!一问原因,居然都是缺乏维生素AD造成的!竟还有很多人认为根本不需要补维生素AD,或是用晒太阳直接代替。天哪!关于维生素AD我们到底误会了多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必须给大家扫扫盲了,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会了解到,补充维生素AD多么迫在眉睫!

知道吗?维生素AD缺乏,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在我大天朝就有50.9%的0-6岁婴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摄入不足问题!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据国内调查数据显示,3岁以内婴幼儿70.63%存在维生素D摄入不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爸妈都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吃,不也健健康康长大了。可一对比现在年轻人的体质,就发现,自己比他们差太多了!老一辈的就更加营养不良了。而且缺乏维生素AD可是危害多多啊。

缺乏维生素A的危害:如果宝宝维生素A持续摄入不足,严重时会引发干眼病、夜盲症,甚至还会引起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生长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缺乏维生素D的危害:会使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易患佝偻病、钙磷代谢异常。而全身性的影响,早期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哭闹、多汗、抵抗力差、大运动发育迟缓等非特异性表现,继续恶化,会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出现方颅、鸡胸、罗圈腿,X型腿等不可逆的骨骼变形,影响正常发育!

AD同补:不管是维生素A还是D,对于宝宝来说缺一不可,他们是共同构成婴幼儿成长发育的黄金搭档,两者同补会起到1+12的效果。既能提升宝宝对于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又能促进骨骼发育,还可形成强大的保护盾,使孩子远离病菌侵袭。

补充年龄:我家宝宝出生15天起医生就建议补充维生素AD了,最好持续至3岁。0-3岁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营养补充十分关键,通过日常饮食摄取的维生素AD是不足以满足宝宝发育需要的,因此维生素AD滴剂应持续服用到3岁以上。

补充剂量:据《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和《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的推荐,宝宝每日维生素A补充量为-IU,维生素D补充量为-IU,即每天补充一粒维生素AD滴剂,这个剂量是最安全有效的。

科学配比:选择维生素AD制剂时,要注意维生素A和D的含量比例,A:D为3:1是最适合宝宝的科学配比,符合宝宝身体对于维生素AD的正常需求,可以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功能。

误区一:宝宝只需补D,不需补A

许多妈妈听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生只建议婴幼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并没有明确规定补充维生素A,于是有的妈妈认为补D就够了。但实际情况是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定为“维生素A中度缺乏国家”,中国整体0-6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11.7%,亚临床缺乏率为39.2%,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孩子存在维生素A缺乏问题。所以维生素AD要同补,还得科学、正确、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补充。

误区2:没有症状就不需要补充维生素AD

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没有患病的几率,就像大家都没得癌症,不也得天天想着吃什么防癌可抗癌吗?况且,儿童保健专家还建议,不管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仍然要每日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AD制剂。因为维生素AD这两个缺乏症在我国发病率很高,需要提早预防。等发生症状时,已经对宝宝的骨骼发育、免疫力、甚至是智力都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就回天乏术了。

误区3:要么一次性狂补,要么不补

很多人吃药都有个习惯,要么就忘记吃了,要么就索性一次吃个几天的量,以为能一步到位。欧漏!这样不仅无效,摄入过量还可能很危险的。维生素AD的补充是无法一蹴而就的,父母辈采用的大剂量、集中式的补充方法存在大量弊端,是不可取的。事实证明,补充维生素AD,小歩调才能更安心!只有严格按照专家规定剂量每天补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更有益健康。









































白癜风遮盖
长沙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ys/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