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医学预防夏季食物中毒



周三医学预防夏季食物中毒(专业结合科普)

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改善,食物中毒的病例已显著减少,但是每年仍有不少病例发生。进入六月,我地气温逐步升高、湿度增大,适合细菌繁殖,夏季食物中毒进入高发期。

夏季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进食了被污染的食物。由于苍蝇、蟑螂等害虫大量繁殖,食物被污染的机率增加。被污染的食物上含有大量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一旦食入这种食物,则极易发生中毒,因此,预防食物中毒十分重要。

食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常首先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而后可有发冷、发热、周身酸痛不适等全身症状。发病可在进食后1到数小时不等,潜伏期长者可达36小时发病。

常见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类、能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关键是防止细菌污染和抑制细菌繁殖。预防方法有灭蝇、灭蟑螂;保持食品存放在低温状态;选择新鲜食品,选择活海鲜;菜类充分洗净尤其是凉拌菜;剩余食品立即送入冰箱妥善保存,必要的冷冻;最好不要吃隔顿饭。有的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因此冰箱里存放的食物不宜放置时间太久;冷冻食品进食前要充分加热以灭活细菌。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此外,夏季里误食毒蕈、误食发芽马铃薯、误食含亚硝酸盐菜类等中毒也时有发生。以上内容共分为两次讲座。

首先讲一下食物污染引起中毒的诊治(其专业内容节选自《内科急重症》),有如下几种。

一、急性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是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家畜及动物粪便、鱼的肠管中。肉毒杆菌主要分为A、B、Ca、Cb、D、E、F、G等八型,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A、B、E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毒力强大。中毒多因食用了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品而引起急性中毒,以污染的罐头食品、腊肠、腊肉、发醇馒头、面酱、臭豆腐等食品多见。被肉毒污染的罐头食品中的毒素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其毒性。

[诊断]

(一)病史

有进食可疑食品尤其是被污染的罐头食品史。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12~36h,最短2h,最长有达10d以上者。潜伏期短而发病早者病情多较重。

1.消化道症状: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只少数病人症状较重。

2.神经系统症状:本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此与一般食物中毒不同。多数患者首先出现全身无力、舌及四肢麻木、头痛、眩晕等,继而出现复视、斜视、上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瞳孔散大、视物不清,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失语、吞咽困难、咀嚼困难、抬头困难、面肌麻痹、共济失调、神经反射减弱、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胃肠平滑肌麻痹表现为蠕动减弱或消失、腹胀、便秘,此外可有尿潴留、唾液及泪液减少等胆碱能神经阻断症状。但病人神志始终清醒、知觉无变化,多数体温正常或呈低热。

(三)辅助检查

1.从剩余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中检出肉毒杆菌、测定血清肉毒杆菌外毒素有助诊断。

2.将所取标本浸出液植入小鼠等腹腔内,如实验动物发生肢体麻痹、死亡则也可诊断。

3.脑脊液正常。

[治疗]

(一)催吐、洗胃、导泻

立即自行催吐;凡进食可疑食物在24h内者,应用1/高锰酸钾液洗胃,反复进行,以破坏和氧化外毒素;然后用药用炭30g悬液服入以吸附毒素,用硫酸镁20~30g导泻。

(二)输液、利尿

快速大量输入10%葡萄糖液、补充盐水及给予能量合剂,以供给能量、增加尿量、促进排泄。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加速排泄、并预防肺水肿、脑水肿等。

(三)抗毒血清治疗

早期应用多价肉毒抗毒血清A、B、E型,5万~10万U肌内注射。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若皮试阳性,可采用脱敏注射法。若中毒型别确定后,只注射同型肉毒抗毒素即可,每次1万U,必要时隔6h再注1次。总量达10万~20万U。

(四)其他疗法与对症治疗

1.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等。大剂量维生素C有协助解毒作用,以5g加入5%葡萄糖液ml中静滴。

2.抗生素可杀灭肠道肉毒杆菌,但也增加了释出毒素,不如应用导泻法与清洁灌肠法,将肠道内肉毒杆菌排除体外为好。但若合并感染如肺感染,或气管切开者,应及时使用抗菌药物。

3.有脑水肿者,给予呋塞米20~40mg加入25%葡萄糖液中静注及地塞米松5~10mg加入25%葡萄糖液中静注或20%甘露醇ml静滴。

4.有吞咽障碍者应鼻饲或静脉营养;有呼吸困难和分泌物多者应清理呼吸道、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控制呼吸。

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类型,致病菌以肠炎、鼠伤寒及猪霍乱沙门氏菌较为常见。常由于食物(肉类、鱼类、蛋类)及水受污染而暴发大、小流行。往往同席中多人或集体就餐者中多人先后发病。苍蝇和蟑螂等可作为沙门氏菌的机械携带者,引起传播。加强集体和个人卫生管理,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本病是可以防范的。

[诊断]

(一)流行病学特点

有流行病学特点。如短期流行、集体发病、集中发病、症状相似等。

(二)临床表现

本病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与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早期还可出现菌血症。潜伏期与感染的细菌量及临床类型有关,一般为8~24h,长可达2~3d。

1.胃肠炎症状:起病急,开始时有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腹痛、腹泻,腹痛多较剧烈,呈绞痛性质;腹泻常为水样、量多,粪便初为粥状,继呈水样、很少或没有粪质,每日可达数次或数十次不等,常伴有肠鸣音;可有恶寒、发热,体温可达39℃。

2.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呈霍乱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型,可迅速出现无力、衰弱、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甚至很快死亡。若发生在霍乱疫区或流行季节,颇难与之相区别。

胃肠炎症状多在3~4d消失,也有病程迁延至二周左右,预后多良好。年老体弱及婴幼儿或有原发病者可因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

从呕吐物和粪便中分离到病原菌,并与可疑食物中的病原菌相一致。血白细胞数多为正常;便常规镜下白细胞增多,部分病人粪便中有黏液和血。

(四)鉴别诊断

沙门氏菌污染食物中毒性胃肠炎,应与其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化学毒物与生物毒引起的胃肠炎相鉴别。重症者需与伤寒及副伤寒相鉴别,血清肥达氏反应及血、尿液、粪便培养等可协助鉴别。

[治疗]

(一)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呕吐停止可进食流质饮食,好转后改为半流质饮食,过度到正常饮食。

(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根据脱水程度及疾病状况输入葡萄糖液、生理盐水、能量合剂、维生素C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及纠正酸中毒。

(三)对症治疗

腹痛给予阿托品0.5mg皮下或肌肉注射。剧烈腹泻者给予氯丙嗪、小檗碱(黄连素)、葡萄糖酸钙等抑制分泌。严重腹泻者及老人、婴幼儿酌情应用抗菌药物,成人首选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一般可用氧氟沙星mg口服,每日2次,或mg静滴,每日2次;或环丙沙星mg,每日2次口服或静滴。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嗜盐菌性食物中毒是由致病性嗜盐杆菌(或稍弯曲弧菌)感染引起的。本菌嗜盐、畏酸、经充分加热立即灭活。中毒多因进食受污染的海产品(章鱼、带鱼、墨鱼、螃蟹等)或盐腌渍品引起。有时也可因进食受污染的肉禽类、蔬菜等所引起。

本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节,以沿海地区集体发病多,由于海鲜品转运内地逐年增多,内地城市发病也有所增加。

[诊断]

(一)流行病学特点

在嗜盐杆菌食物中毒的流行季节,进食可疑食物(盐腌渍品、海产品)、集体发病、潜伏期短而起病急骤。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8~20h,最短者仅1h,最长者达3d。

1.胃肠症状:起病急骤,主要症状一般先出现短暂的腹部不适,很快转为剧烈腹痛,较其他肠炎的腹痛为重,呈阵发性绞痛,多位于上腹部、脐周和右下腹;随后出现腹泻,十分频繁,每日数次至十几次,大便性状不一,可呈稀便、血水样便(洗肉水样)为其特点;部分病人出现脓血样便及黏液样便,易误诊为菌痢,但无里急后重。

2.失水症状:由于大量呕吐和腹泻,病人失水明显、出现口渴,重者可有皮肤黏膜干燥、眼球凹陷、声音发哑、头痛、头晕、畏寒、发热、面色苍白、紫绀、肌痉挛、意识不清、休克等。

总之,本病特点为: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发热和腹痛比其他肠道传染病为严重,腹泻呈血水样便,失水多见。

本病多数于1周内痊愈。

(三)实验室检查

1.立即对可疑食物进行培养,可分离出和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相同的嗜盐杆菌。

2.镜下可见白细胞,常伴有红细胞。

(四)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需排除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及霍乱等。

[治疗]

(一)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吸氧、保暖、初期禁食,待病情好转后可进流质饮食,多饮淡盐水。

(二)补液

病人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失水,轻者口服“ORS”液;重者应积极输液,根据脱水程度、性质给予适当液体疗法。

(三)酌情应用抗菌药物

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较重、伴有高热或黏液血样便者可给予第三代头孢类、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

四、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属肠杆菌科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条件致病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粪便中或腐败物中。在夏季温暖环境下被污染食品放置数小时,即可产生足量细菌,且生长繁殖迅速。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细菌产生的肠毒素以及细菌进入细胞内所致。大批食物污染时,可引起集体食物中毒发生。

[诊断]

(一)流行病学特点

有流行病学史。在发病季节、同餐者先后或同时发病、症状类似等。

(二)临床表现

变形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两型。

1.胃肠炎型:潜伏期1~6h。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乏力。腹痛及腹泻程度较显著,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为水样便、气味臭,少数含有黏液、无脓血便。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严重者也可出现失水与低血压,偶有休克(多见于老人及婴儿)。

2.过敏型:潜伏期30min~2h。表现为皮肤潮红,以面部及颈胸部明显,可呈醉酒样貌,伴有头痛,偶可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伴有瘙痒。

少数病例可同时出现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于1~2d内迅速恢复,短者数小时,极少数达数天。

(三)实验室检查

1.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中检出相同的变形杆菌。

2.恢复期血清中可出现凝集抗体,效价一般在1:80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治疗]

本病多可自限,轻者口服补液、口服氧氟沙星。重者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胃肠炎型治疗措施

1.输液。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应及时输入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有休克者及时使用胶体液扩容;有酸中毒者应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同时注意预防及纠正电解质失调。

2.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磺胺类及氨基甙类抗菌药物等。必要时应用头孢类。

3.对症治疗。腹痛者用阿托品解痉治疗。

(二)过敏型治疗措施

以脱敏治疗为主,可选用异丙嗪、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盐酸西替利嗪口服;10%葡萄糖酸钙20~40ml与等量葡萄糖液混合后静注;地塞米松5~10m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中静注或加入5%葡萄糖液ml中静滴。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

以上专业文章节选自《内科急重症》。撰写人:主编杨春晓、编委温永杰。

民间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cs/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