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才严制度郑宅镇规范工程管理机制有成
“根据规定,青石板的报价应与市场报价持平,不得高于市场价。”日前,在郑宅镇青石板路铺设工程推进会上,镇工程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预算方提出的元/平方的报价提出异议,要求按市场价进行计价,经询价,实际市场价比报价低60多元/平方,为政府节省了近10万元的材料成本。
今年4月,郑宅镇成立工程管理办公室,专门引进1名一级建造师、2名二级建造师及相关专业工程管理人员若干名,由专业人才负责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现场监督、验收等工作。
原
因
在
于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四边三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以来,由于郑宅项目多、工程量大,在管理上就出现了招投标不规范、资料散乱、技术人才欠缺、工程管理无头绪等问题?,极易浪费公共资源?。“因此我们决定让专业的人来管理专业的事,并出台了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不符合制度的一律否决,确保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
专业的人没有让大家失望,工程管理办公室成立2个月以来,郑宅镇的项目工程有了4个变化——
1、速度更快了
2、质量更好了
3、管理更顺了
4、资金更省了
义门东路道路改造工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在原施工图中,义门东路的混凝土路面设计厚度为30厘米,工管办技术人员方工在查看图纸并现场确认后,认为路面厚度20厘米就足够了,并第一时间与设计人员沟通给出设计变更意见。
工管办技术总工周工解释道,一方面,道路以碎石做垫层,本身可以起到扩散荷载、排水及加速下部土层固结的作用,因此再建30厘米厚度的路面就有些浪费;另一方面,30厘米厚的混凝土路在施工中极易产生收缩裂缝,而20厘米厚的混凝土路面是常规做法,既能确保道路工程质量,还能节省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和工程用时。
果然,更改设计后,工程提前1个月进入收尾验收阶段,在改造过程中也并未出现质量问题。
此外,工程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做了这些工作,促进郑宅镇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有序化。
一.整理工程项目资料
近两年,郑宅镇的工程建设项目颇多,因为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和人员配备,相关资料散乱在各个分管办公室,工程要申报、要验收却找不到相关资料的窘境时有发生,对工程申报、工程管理、工程审计、工程保修等都很不利。
工程管理办公室成立以后,立即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两年内所有的项目工程资料。“多达多页的资料经2个多月的努力已基本完成分类规整,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把资料电子化,方便日后查阅。”资料归档责任人黄工说道。
二.出台系列工程管理制度
同时,为了全面规范和强化工程管理,郑宅镇出台了一些列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制度、工程进度款和结算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和奖罚制度等,用制度规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行为与工作。
“有了制度保证,现在郑宅镇的工程管理越来越顺。”镇长黄向东说,以前,负责多项工程的设计或施工单位在申报工程款时,经常不写明申报的是哪段工程,更不会写明工程实际进度,拿着发票就要求拨付资金,严重影响政府掌握实际建设情况。
而在新出台的《工程进度款和结算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一项“准确性原则”,即各承建商必须按照工程实际进度和实际完成量申请工程进度款和结算款,工程款申报的手续必须齐全,要包括合同、工程款计量支付报表、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工程款支付证书、招标控制价计算表等,缺一不可。
“这大大规范了以往混乱的申报程序,当工程负责人、工程进度、工程所需资金及支付等情况都一目了然,我们的管理思路就清晰了,这对把握工程进度和质量都非常有利。”
三.监督工程施工情况
工管办还与镇纪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监督小组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进行不定时抽查监督,特别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了规范,从原来的无工程概况牌、无安全警示牌、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脚手架乱搭乱设、电线私拉乱接、无相关防护措施等不文明安全施工,通过采取签发整改通知书、现场复查督促以及约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负责人等措施,逐步使施工现场整改到规范为止,提高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责任意识,以确保工程安全无事故。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by/13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餐桌自制鸡肉松,健康天然无添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