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庆大霉素C1a生产过程中不同
庆大霉素C1a生产过程中不同样品的HPLC法检测
丁碧粉1,2,张韬1,3,李继安1,陈代杰4,林惠敏1*
(1.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3.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4.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
摘要:参照美国药典USP37-NF32版,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庆大霉素C1a(1)对照品及生产阶段的不同样品。在检测经离子交换树脂HZ-富集后的洗脱液样品B时出现1个新的杂质峰,且检测所得1的浓度明显偏低。经LCMS分析,推测该杂质为邻苯二甲醛(OPA)不足的情况下1与巯基乙酸在碱性条件下的结合产物。经方法优化,通过稀释样品、增加衍生化试剂量及增加衍生化试剂中OPA的量,均可准确检测不同样品中1的浓度和纯度。向衍生化试剂中增加OPA,更适用于1发酵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的检测。关键词:庆大霉素C1a;发酵;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庆大霉素C1a(gentamicinC1a,1)是庆大霉素的主要组分之一,也是合成依替米星(etimicin)的原料,常用UV法、荧光检测法、TLC法、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法、微生物检定法和HPLC法等测定1[1—7]。据此,本研究主要考察并分析了误差存在的原因,并改进HPLC检测前的衍生化步骤,以适用于1发酵生产过程的样品检测。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与试剂
型液相色谱仪,包括GA型在线脱气机和GA型自动进样器(美国Agilent公司);LCQFleet?型离子阱质谱仪(美国ThermoFischerScientific公司)。1对照品(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含量93.5%);甲醇、硫酸、硼酸、异丙醇、氢氧化钠和OPA均为分析纯,巯基乙酸和庚烷磺酸钠均为色谱纯;HZ-型离子交换树脂和HZ-型大孔吸附树脂均由上海华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菌种与培养基
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echinospora)SIPIGM.01(本室保藏)。
2方法与结果
2.1罐发酵工艺
取甘油管菌悬液接种至斜面培养基,35℃培养9~10d后,挖块至液体种子培养基ml(ml摇瓶)中,35℃振荡(r/min)培养48h。
2.2色谱和质谱条件
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Nano-MicroUnisil5-C18柱(4.6mm×mm,5μm);流动相水∶乙酸∶甲醇(20∶5∶75,含庚烷磺酸钠5g/L);流速1.2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nm;进样量20μl。LC-MS色谱条件:色谱柱Nano-MicroUnisil5-C18柱(4.6mm×mm,5μm);流动相4%甲酸(以氨水调至pH2.0)∶甲醇(30∶70);流速1.0ml/min;柱温20℃;进样量20μl。LC-MS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干燥器温度℃;干燥气流速10L/min;雾化气30psi;喷雾电压4kV。
2.3溶液配制
2.3.1衍生化试剂的配制
准确称取OPA1g(7.4mmol)溶于甲醇5ml中,加入巯基乙酸2ml(28.8mmol),加入0.4mol/L硼酸(加45%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4)95ml,混匀,以45%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4,置4℃冰箱中避光保存。
2.3.2样品溶液配制及处理
精密称取1对照品适量(相当于mg),置50ml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制得浓度为18mg/ml的1对照品溶液,置4℃冰箱保存,临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
2.4衍生化反应[5,6]
准确量取样品0.25ml,置20ml试管中,加入蒸馏水3.75ml和衍生化试剂1ml,混匀,加入异丙醇5ml,充分混匀后密闭,60℃水浴15min后置冰浴中终止反应,离心(10×g)5min,进行HPLC检测。
2.5样品检测
精密吸取“2.3.2”项下所得的1对照品溶液(18mg/ml)适量,用蒸馏水分别定量稀释,制备0.1~18mg/ml系列浓度1对照品溶液。
2.6原因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分别取1.mg/ml的1对照品溶液、样品B及样品B的5倍稀释液,分别进行衍生化,以LC-MS检测,结果在1对照品溶液和样品B稀释液图谱中均出现[M+H]+m/z.8的分子离子峰,样品B图谱中出现[M+H]+m/z.9的分子离子峰。
2.7解决方法
根据上述推理,考虑采取不同方法,即稀释样品、增加衍生化试剂量以及增加衍生化试剂中OPA的量,以期准确测定样品B中的1。
2.7.1稀释样品
将样品B(14.8mg/ml)分别按照1、1.2、1.4、1.6、1.8、2、4、6、8和10倍进行稀释,按“2.4”项下方法衍生化后进行HPLC检测。结果显示,对样品
B进行2倍以上稀释时,所测得的1含量由未稀释时的1.6mg/ml恢复至实际的14.8mg/ml,且不完全衍生化杂质峰消失。见图3A。
2.7.2增加衍生化试剂
分别将衍生化试剂量由原来的1ml增加到1.1~3ml,相应调整蒸馏水的量,保持反应体积不变。结果显示,当衍生化试剂量提高至1.5~3ml时,测得样品B中的1浓度恢复至实际水平,且不完全衍生化杂质峰消失。见图3B。
2.7.3衍生化试剂配比的优化
因实际生产过程中,样品中的1含量及杂质浓度未知,无法预判应对样品稀释多少倍或增加多少量的衍生化试剂,因此试图通过调整衍生化试剂中OPA与巯基乙酸的配比来实现对不同发酵液样品中1的准确测定。
3讨论
“2.4”项下的1衍生化方法仅适用于纯度较高或含量较低的发酵液样品,而在1的发酵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中1及含氨基类化合物的浓度波动范围较大,可能生成不完全衍生化产物,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本研究采用LC-MS检测,结果发现一杂质峰,[M+H]+m/z.9。经分析,推测其为1与巯基乙酸1∶1的反应产物。通过稀释样品、增加衍生化试剂量及增加衍生化试剂中OPA的方法均能避免1衍生化不完全的问题,且第3个方法更适合检测不同发酵液样品中的1,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为1发酵生产过程中的样品监测提供
参考。
作者简介:丁碧粉(—),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微生物
药物学。
E-mail:dingbifenjgh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by/11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万千妈妈泪目原来一生只能陪孩子三个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