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这么可爱,你为什么还要吃它们肉食悖



心理学家发现,吃动物但也爱动物、不希望动物受伤害的人有认知失调,会因为矛盾的心理而处于紧张的状态。

对态度与行为的调整或许是克服认知失调最简单的方式,但素食主义者毕竟只是少数,可见绝大多数爱动物的人另有他法予以应对。

回避、解离、知觉行为改变等策略帮助很多人渡过心理难关,吃下盘中的肉。

撰文?玛尔塔·泽拉斯卡(MartaZaraska)

翻译?朱机

图片来源:GettyImages

就说猪吧。当你想到什么脆弹培根、蜜汁肋条、风味火腿、香辣烤肠时,或许你已经忍不住流口水了。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猪肉是全球食用范围最广的肉类。在人们消费的所有肉类中,猪肉就占了36%。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消费的猪肉达50磅(约23千克);在中国,这一数值更高,是美国的两倍。

不过在一些社会中,食用猪肉是一大禁忌,例如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就禁止食用猪肉。此外,一些人把猪看作可爱的宠物,尤其是那种圆滚滚的迷你猪。事实上,猪不仅非常合群、爱干净(这一定颠覆了你的印象),而且相当聪明。机智的猪会操控围栏里的恒温器,甚至还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游戏。《动物认知》(AnimalCognition)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称,猪可以像狗那样理解人发出的指令。

看到这里,当你再看见餐桌上的培根三明治时,会不会感到有点儿不是滋味?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导致这种不适感的,就是被科学家称作“肉食悖论”(themeatparadox)的现象。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简单地说,其实每个人都对吃肉这件事有点儿不舒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心理学家布罗克·巴斯琴(BrockBastian)解释说。从根本上说,如果你喜爱各种各样的生物,想到“伤害它们”至少会令你感到一丝不安。“避免伤害是最深刻、最普遍的道德关怀,”巴斯琴说,“如果动物是自然死去的,我想人们在吃掉它们时就不会产生心理斗争。”

在既爱吃肉也爱动物的人身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既爱动物又爱吃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想法,这种想法推动了现代肉类工业中无笼饲养、自由放养的发展。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俄亥俄州有81%的人表示,他们对农场动物的福利与对宠物的福利同等重视。美国人在毛茸茸的伴侣动物身上花费了大量金钱。据估计,年美国人的宠物花费达亿美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每年消费掉近90亿只动物。

研究肉食悖论有助于我们对认知失调(cognitivedissonance)的理解。认知失调指的是人在同时拥有几种相互矛盾的想法,或者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分歧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这个概念最早由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在年提出,不过肉食悖论直到最近才受到







































怎样治白癜风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mrrc.com/swzdby/10265.html